唱响古汉语“活化石” ——让《闽南童谣绘本》
近期,鹭江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闽南童谣绘本》丛书。该丛书共六册,收集了106首闽南童谣作品。这些作品既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传统闽南童谣,又包括众多全新创作的现代闽南童谣。这批作品注重让孩子们可以在唱念中认识语言、文字、想象、韵脚、形式的趣味,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古代汉语的“活化石”;闽南话,并通过教唱“闽南童谣”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
该丛书包含《正月正》《火金姑》《落大雨》《红龟粿》《指甲花》《点心摊》六部作品,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读者。书中的作品多以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花草果蔬、飞虫鱼兽、民俗节庆和享有盛誉的闽南特色美食等内容为主,用生动形象、诙谐风趣的闽南话词语,活泼多变的句式,精巧出奇的构思,图文并茂的形式,要言不烦的赏析,活灵活现地表现闽南地域人们的生活和情操。一册在手,让孩童们能在“闽南童谣绘本”所选的童谣里,既能学闽南方言,又能长知识受教育。还能在趣味无穷的童玩游戏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并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回忆。
跟普通话和汉语各地方言相比,闽南话的语音特别纷繁复杂从而也显得丰富多彩,因而所构成的音韵格律也别有一种风味。这套“闽南童谣绘本”的每首童谣都进行了配乐诵读,并录音制成二维码和光盘。读者既可在阅读和欣赏文字和插图中,闻到了其所散发出来的艺术芳香,也可在聆听孩子们那清脆并充满稚气的优美童声中,陶醉于闽南童谣优美和谐的韵律节奏中,尽享闽南文化艺术中别具一格的音乐美。近几年来,不少学校的老师和社会有关人士亦费了不少心血,把原来多以念诵为主的闽南童谣谱上曲子甚至编成舞蹈,让闽南童谣的传承形式插上美丽的翅膀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深受孩童们的喜爱。
在这套“闽南童谣绘本”中的不少作品曾是两岸读者耳熟能详的传统名作,但说法略有差异。说明两岸童谣同出一源,但在流传过程中因童谣变异性的特点而产生出多姿多彩的不同版本,值得玩味品赏。例如《火金星》,丛书所选的一个版本是:“火金星,十五暝,叫恁姨仔来食茶。茶烧烧,配弓蕉。茶冷冷,配龙眼。龙眼会开花,匏仔换冬瓜。冬瓜欲煮汤,匏仔换粗糠。粗糠要起火,大妗婆仔口[ggao2]炊馃。”而流行于福建闽南的版本有十几种,其中的一个版本是“火金星,十五暝,叫恁姨仔来食茶。茶烧烧,配弓蕉。茶冷冷,配龙眼。龙眼会开花,匏仔换冬瓜。冬瓜好煮汤,匏仔换粗糠。粗糠要起火,九婶婆仔紧炊馃。”两者只有几个字不同而已。这说明两岸童谣多是同出一源的,只是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童谣变异性的特点而产生出多姿多彩的不同版本,值得玩味品读。
闽南童谣具有悠久历史,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作为闽南民间的一种口传文学,闽南童谣在长期历史的创作、流传过程中,积累了难于数清的佳作,这是闽南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由于各种原因,闽南童谣中许多优秀的传统佳作,也丢失了不少,急需抢救,同时,我们还要创作新童谣,以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不断充实和丰富闽南童谣的宝库。这套“闽南童谣绘本”既收集了闽南童谣一些传统的佳作,也收集了新创作的一些新童谣,值得称赞。愿闽南童谣这朵艺术奇葩开得更加绚丽灿烂!(本文刊发于《厦门日报》)
作者简介:
周长楫,著名语言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国家级闽南童谣福建省及代表性传承人。主要科研方向为汉语韵学和闽南方言,著有《闽南方言韵书》《闽南方言俗语大辞典》《闽南方言与文化》《闽南话概说》《闽南话与普通话》等作品。